首页 > 文博百科 > 详情页

文博成语小课堂||一言九鼎

时间:"2020-11-05 03:01" 作者:

大家好,从今天开始,大沽河博物馆文博研学微课堂将为您带来全新系列:文博成语小课堂。让我们从成语中了解文物,走进历史,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成语是

一言九鼎

一言九鼎是一个世人皆知的成语,我们常常用其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分量很重,甚至起到决定作用。其实,一言九鼎并不是近现代才产生的,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使用。如《史记·平原君列传》有“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的记载,明代史书《旧京遗事》也有“一言九鼎,皇心甚钦瞩焉”的说法。

 可见,一言九鼎之说古已有之。一言九鼎,用九鼎形容一言之分量,是有特殊意义的。九鼎是华夏传说中的至尊神器。《左传·哀公七年》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大禹征服天下后,以奉行天命自居,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是为“涂山之会”,这标志着夏朝正式建立。夏朝建立后,大禹又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

 鼎也常作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史记·封禅书》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各州首领依据本州山川名物、珍禽异兽制成大鼎,然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从此,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九鼎也被赋予极为特别的政治意义。

可见,九鼎在夏商周三代是逐步传承的,而且在西周时还公开展示过。东周时,各诸侯觊觎王权。周定王时,楚庄王首次于洛邑“问鼎之轻重”,后来又有《战国策》“秦临兴师周而求九鼎”之说。这说明,在当时人们相信九鼎是确实存在的。

大沽河博物馆展出的这尊鼎出土于西皇姑庵遗址,通高23.7厘米,口径长17.6厘米,是一件商晚期的青铜器。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地和祖先的“神器”,并在商朝和西周时期达到了高峰,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和随葬用礼器的制作,盛行一时。微信图片_20201105150342.jpg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