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地建设
高凤翰纪念馆座落于胶州市澳州路西段(南关办事处南三里河村西),是为纪念我国清朝中期著名左笔书画家、篆刻家及诗人高凤翰所建。1993年由胶州市政府投资兴建,1994年对外开放隶属胶州市博物馆。占地15.36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包括故居、展室、陵园及附设几大部分,主要以收藏高凤翰的艺术作品、研究高凤翰生平及艺术成就并向人们宣传教育的专题性纪念馆。高凤翰纪念馆自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把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加强了纪念馆的自身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了馆校共建活动,基地的辐射作用得到了发挥,在开展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4年被青岛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1998年至今,连续被青岛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03年被青岛团市委命名为“青岛市青少年道德实践示范基地”。这些体现成绩的标志,我们认为是努力创新的结果。在工作中牢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活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我们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力之源。
一、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纪念馆的教育设施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只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才能有效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建馆以来,我们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发动全馆职工动手植树种草,绿地面积5050平方米,水域面积1300平方米,硬化路面1900平方米。
文学艺术首先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我们认为高凤翰纪念馆只有办出地方特色,准确地展示出这位清代艺术家的艺术造诣和高尚人格,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会有吸引力、影响力。我们在设置景观,陈列展品以及文字介绍方面,都刻意凸现高凤翰那种锐意进取,刚正不阿、坚忍不拔、人残志坚的高贵品质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为增加教育内涵,提高展出质量和品味,我们馆内的几位同志走遍了周围的村庄,通过多种渠道,收集高凤翰的书画作品,生平轶事以及教育主题有关的物品,既充实了展出内容,又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为准确把握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涵,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有关业务知识,并重点配备了讲解人员,规范了解说内容,使语言解说与实物、图片展出相互结合,相互衬托、和谐统一。
二、 馆校共建,拓宽了基地的辐射面
建馆经来,我们以广大中小学生为重点,在基地管理与使用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主动争取青少年观众,开展了馆校共建活动。我馆因离城区较远,地域偏辟,交通不便,造成了观众较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变座等观众上门为主动出击,开门办馆。我们参阅了大量资料,编印了宣传高凤翰生平事迹的小册子《艺术巨匠高凤翰》、《走出一个无悔的人生》,由工作人员携带深入到城区和附近和几十所中小学校分发,并向师生们讲解高凤翰纪念馆的概况,宣传高凤翰在书画、诗词、篆刻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以及其出污泥而不染、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高尚品德。在广大青少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受到师生们的高度赞扬,与学校领导达成了共识,当即就有二十几处学校表示愿意与纪念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组织中小学生到纪念馆参观、瞻仰。通过几年的馆校共建活动,我们与学校的配合日趋密切,纪念馆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历史、接近教育的好场所,学校的参与也为纪念馆的工作带来了活力。
二是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会员证制度。在馆校共建中我们发现,由于我馆较为偏远,使一此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假期分散参观时很不方便,为此,我们在取得学校支持的基础上,于2001年在城区16所学校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员单位,向成员单位的学生发放了参观证,持参观证全年可免费来馆参观。小学生父母随持证学生一同来馆参观同样免费,成员证的实施方便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参观、浏览,受到学校、家长和同学们的一致欢迎,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使观众的参观人数比过去翻了一翻。今年,我们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对会员制度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在全市城区各中小学校中广泛推广。
三是建立了双向联络制度。为使纪念馆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观众,我们一方面定期向共建单位和其他学校派出工作人员,携带基地工作情况反馈表,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对纪念馆建设的意见;另一方面邀请师生代表到纪念馆进行座谈,多渠道、多形式地反馈信息,使我们的工作在改进中得到提高。我们根据各学校的建议和在讲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出了分类讲解,因人施教的讲解方法,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知识水平和不同的接受能力讲解不同的内容。对小学低年级侧重于讲述小凤翰是怎样刻苦学习、讲文明礼貌和帮助别人做好事;对高中学生则侧重讲高凤翰右臂致残后,如何失臂不失志,顽强地用左手作画写字的坚韧毅力,以及其为官清廉,不屑于贪官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使讲解内容形式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的多个序列,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
三、 因地制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依托基地,横向辐射,广泛开展与纪念馆教育内容密切相关的教育活动,是增强基地辐射力,搞好搞活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95年,我们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我们与市教委、胶州市报社联合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了《凤翰杯》有奖征文活动,目前该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每届参加活动的中小学生都达1万人以上,在胶州市报发表作品五十余件。为庆祝胶州市建市十周年和迎接香港回归祖国,我们联合各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凤翰杯》系列演讲活动,广大青少年踊跃参加,讲出了胶州市十年来的新变化,讲出了中华民族一雪百年国耻的骄傲和自豪,振奋了精神,鼓舞了斗志,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为增强基地内涵,突出地方文化韵味和艺术品味,我们还增设了胶州地方书画家展室。举办了“凤翰杯”乡土文化知识竞赛,胶州市人文历史知识有奖竞猜活动,为迎澳门回归,举办了“凤翰杯”全市中小学生书法美术大赛活动,庆“六·一”少年儿童书法美术作品展暨高凤翰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员单位授牌仪式,胶州市篆刻艺术展,韩少婴书画遗作展和胶州市民间剪纸艺术展,2001年在山东省博物馆举办了《高凤翰书画特展》等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展览,广泛征集全国各地名家墨迹,开设了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展室,联合青岛市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成功举办了《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大型图片展,联合青岛市文物局、青岛市博览中心成功举办了《中外著名版画》邀请展、举办了《胶东五市区书画联展》、世界华人书画展(胶州巡回展),丰富了纪念馆的展出内容,增加了纪念馆的吸引力,为了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举办了《胶州市老年人书画大赛暨青岛市老年人书画获奖作品展》,此次活动对推动我市的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增进我市文化界同外部的学术交流,提高我市文化系统同仁的素质,弘扬传统文化,繁荣艺术创作。
我馆以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己任,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馆以来,以基本陈列为主,临时陈列为辅,积极对外宣传,扩大基地的辐射面,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接待省内外参观因体达4000多个,讲解4000余场次,观众达4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成为胶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