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文博成语小课堂!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成语是 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中记载: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学问大有长进。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住在一起。他与刘琨感情深厚,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后来人们用闻鸡起舞来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成语中的“起舞”便是指舞剑。胶州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一件战国时期的铜剑,通长47.2厘米,通宽4.5厘米。剑身较长,双面开刃,剑脊纵贯剑身,自剑格向上端渐内收至前锋较尖,厚凹字形剑格,圆实茎,剑柄部分有双箍,剑首为圆形内凹。
剑始源于殷商以前,形短小而无管筒,发展到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达到高峰,青铜剑已成为主要的短兵器。铜剑一般是由铜锡合金冶炼制作而成。到了西汉中期,铁制兵器取代了青铜兵器,铜剑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东汉之后,剑也逐渐由战争用转变为佩戴仪仗或习武强身用。